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 重庆时时彩开奖结果表龙虎 > 新闻动态 >
1939年9月份,罗瑞卿将军给曾思玉将军安排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差事。
他被上头调回了115师,任务是领着“抗大”第一分校那400多号学生,奔山东那边去安顿。
从山西一路走到鲁西那片大平原,路上真是步步惊心。他们得经过好多地盘交错的地方,就像国民党那边的友好地带和敌对区域,一个接一个,特别复杂。
这里面敌人的数量,还有那些日本伪军、特务到底有多少,真的是想都不敢想。
这400多名学生士兵,在曾将军的带领下,花了3个多月,徒步走了超过1000公里的路程,最终顺顺利利到达了目的地,并且全员毫发无损。
这段旅程铸就了一个非凡的壮举,被许多战友看作是像“小长征”一样的考验。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他又被人们冠以“小老虎”的称号。
这段被称作“小长征”的经历到底是怎么回事,“小老虎”这个外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呢?
站在最前线
1939年3月份,罗瑞卿将军把曾思玉将军叫到了总部,给了他一项很关键的任务。
这个指令呢,就是让他领着抗大一分校的400多名学生战士,长途跋涉上千公里,去山东给115师增强人手。
几个月前,115师接到了总部的指令,得赶到鲁西平原去打游击。
到了那个地方,他们稳稳当当安下身来,打下了自己的地盘,队伍人数也越来越多,就连686团也跟着师部一起开拔到了山东。
他以前在这个团队里是政治部主任,平型关大捷之后接手的这个职位。跟着杨勇将军,他们接连打了三场胜仗,收获特别多。
根据上述经历可以看出,曾思玉将军在军事和政治领域都表现得相当亮眼,这或许就是罗主任挑选他作为关键人选的主要原因。
当115师部队推进的时候,那位将军被委以重任,成了344旅689团的政治委员,他的新岗位在山西省。
接着,罗主任给了个新任务,就是让他带着那些学生兵们去山东。
那天接到任务时,领导告诉他,回到115师的第一件事,就是去找抗大1分校的头儿,那人名叫周纯全,得赶紧把那些学生接过来。
他照着指示,跑到壶关县的神郊村,找到了周校长。收下那些学生后,他就把大伙儿组织起来,起了个名儿叫“山东营”。
尽管他让队伍里有了营长和教导员这两个职位,但真正拿主意、带领大家的还是他自己。
在内部,他们叫做营;但到了外面,他们就是一支自立的游击队伍,而将军亲自担当他们的领头人。
年轻的学生战士们,一个个都充满了战斗的热情。他们踏进抗大的校门,心里头就揣着一个念头,那就是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去。
他们都盼着能去前线,拼尽全力打击敌人。这次到山东集合,他们里头的好多人感觉,这可是个难得的提升自我的好时机。
在这之前,他们压根儿没上过战场,对战争的了解全靠干部和将领们的口头传授,心里有数得很。
这次任务,他们手头就只有三颗手雷,除此之外,啥家伙事儿都没了。
他们得从山西一路走到山东,这一路可不容易,得经过好多地方,那些地方各种势力盘根错节,特别复杂。而且,还得想办法绕开日伪军设下的好几道关卡。
肯定地说,路上会有好多难关等着我们,可大伙儿都不担忧,并且,大伙儿对曾将军特别有底。
说到底,这可是位打过平型关大战,接着连连取胜三场战役的勇猛将领,有他在我们还怕啥?
在头儿的指挥下,大伙儿先穿过了新5军的地盘。到了那儿,他们亲眼目睹了国民党里头其实已经烂透了,心里头有了更实在的感受。
之后,他们就去了林县那些地方,那里的共产党军人跟老百姓处得挺好,一起过日子,一起劳动生产。
到了这儿,他们原本打算继续朝东边前进,打算从安阳那边越过平汉铁路继续走。
不过就在这时,他们撞上了敌人的大规模搜查,为了不跟敌人硬碰硬,他们决定往北边去,靠着太行山的东边一路前行。
这就像是多走了一段冤枉路,而且,这也是“山东营”为什么要绕个大弯,行进超过1000多公里的一个关键原因。
经过好长时间的艰难行走,他们终于在这个冬天刚开始的时候,绕过了敌人把守的平汉铁路,接着就成功走到了鲁西平原上。
没过多久,他们就赶到了东平湖,直接去了115师独立旅的营地办理报到手续。这表示他们已经成功抵达了最终的地方,任务也完美收官了。
真没想到,这帮学生兵虽然从没上过战场,但在将军的指挥下,居然一个都没受伤,全体完好无损地出发,又全体完好无损地到达。
走过了好多地方之后,真没想到能碰到这么神奇的事儿。更让人吃惊的是,这个临时凑起来的“山东营”队伍,竟然从太行山那边背来了10套书。
这十套书籍加起来有两百多本,书名叫《苏联共产党历史》,是苏联对外宣传部门出的版。这个意外的宝贝给后方的兵哥哥们、领导们提供了极大的心灵慰藉。
这三个月时间里,学生们像士兵一样经历了长途旅行,这真的锻炼了他们的毅力。在实际操作中,他们慢慢掌握了行军、扎营、侦查等好多必须会的技能。
另外,当他们行进在游击区和根据地时,碰到了不少当地的领导和百姓,这让他们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了起来。
曾将军领兵抵达山东时,年仅28岁,和那些学生士兵没啥两样,都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和冲劲。不过,他可比他们多经历了战火的考验,显得更加老练和稳重。
整个旅程里,他从没选择骑马,跟大家伙儿一样,全凭两只脚走到了终点。尽管身边跟着警卫员,但他也就让警卫员帮忙打打下手,比如拿拿饭、取取水,剩下的事儿都是自己动手来干。
将军给大家做了个好榜样,正因如此,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穿越敌占区,整个行动无人受伤的奇迹。
在曾将军年轻时候当兵的日子里,毛主席夸他是个“能干”的人。这个夸奖到底是怎么左右了他的呢?
那个小伙子是个新兵蛋子,正值青春年华,浑身散发着朝气和活力。他踏上了战场,心中怀揣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。尽管年纪尚轻,但他的眼神里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勇敢,仿佛已经历过无数风雨。在训练场上,他总是最卖力的那一个,汗水浸湿了衣衫,却从不言苦言累。他深知,只有平时多流汗,战时才能少流血。每一次的演练,他都全力以赴,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战斗技能。面对困难和挑战,他从不退缩,总是迎难而上。在他的心中,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,这股劲儿驱使着他不断向前,永不停歇。战友们都说,他是个有担当、有责任感的年轻战士。在战场上,他更是英勇无畏,冲锋在前。敌人的炮火再猛烈,也无法动摇他的决心和意志。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勇士,什么是国家的脊梁。这个年轻战士,用他的青春和热血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。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,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。
曾思玉将军带着400多名学子,徒步穿越了1000多公里的漫长路程,历经三个月的艰辛跋涉,最终成功地将他们整编并带到了预定地点。
后来,他成了鲁西军区政治部的头儿,跟杨勇将军一起打仗,那时候,他才28岁而已。
毛主席曾夸他干事“利索”,那他年轻时候是怎么获得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青睐的呢?
曾将军很早就加入了革命事业,1928年2月份的时候,他回到老家信丰县,参与了当地的农民运动。
第二年,他加入了乡里头和县里的赤卫队,从那以后,他一步步地走上了从军的路。
1930年8月份,他正式迈进了工农红军的大门,被安排进了红22军的第2纵队,一切得从头开始,先做名普通的战士。
第二年,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。那一年,他不仅和其他战友一起冲锋陷阵,还挑起了政治宣传的重担,忙前忙后做宣传。
那段时间,在1932年的春季,他也去过“红大”接受教育,是第四期上级干部队的成员。
在那个地方,他不断锻炼提升自己,逐渐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和政治理论框架,这为他日后在军事和政治上同时发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中央红军在进行长征那会儿,他正好在红二师忙活。有一天,他收到一个消息,没想到这次机会让他头一回跟毛主席聊上了天。
上面传来消息,说要找几位给毛主席抬担架的同志,师长立刻就想到了现在担任通讯主任的他。
接着,他就在人群里选了六个身强体健的伙伴,他们抬担架特别稳,关键是还跟他一样,都是来自江西的老乡。
在准备横渡金沙江的关键时刻,中央纵队主动给红二军腾出了道路,示意他们先行一步。
那时候,毛主席身体还没康复,他就躺在担架上翻阅书籍,周围陪同的同志们也都跟着他一起待着,没去休息。
曾将军跟随着红二军的步伐,没想到走着走着,就来到了主席的近旁。
他走着走着,旁边有个人突然跟他打招呼:“嘿,曾主任,你们可算是追上来了!”
毛主席一听这话,把书一搁,转头问旁边的担架员:“曾主任是哪位啊?”
那哥们儿直接说道:“这就是咱们司令部管通讯的头儿,曾思玉将军。”边说边伸手指了指那位将军。
他继续讲道,他们这几个抬担架的都是来自江西的同乡,而且都是曾主任一个一个找去谈心,最后才被挑中的。
主席听完,微微颔首,笑着说:“你这位同乡办事挺利索的。”
聊起曾将军投身通信领域的事儿,他想了想,特别强调信息这行当至关重要,而且特别累人。
他们得在队伍里不停地奔波,四处传递信息,确保每条消息都能准确无误地送到。
毛主席夸他们的脚丫子硬得像“钢铸的”,啥苦啥累都不怕,始终能做到把上面的意思传达到下面,再把下面的情况反馈上来。
毛主席瞧着面前这些活力四射的年轻人,再次开口问道:“你今年几岁了?”
曾将军迅速回应,说他已经24岁了。主席闻言,满意地点点头,脸上洋溢着喜悦:“真不错,才24岁,正值青春年华。咱们就先在这儿歇歇脚,你们红2师先行一步,去强渡金沙江!”
尽管只是一些挺普通的话语,但跟毛主席这短短几分钟的交流,却让曾将军心里头受到了很大的鼓舞。
他抱着这样的信念,一步步走完了整个长征路。
到了抗日战争那会儿,他简直就是冲在最前头的勇士,一刻也不停歇。
段君毅老政委回想起跟曾司令一起打仗的那些年,他说啊,每次一开打,曾司令铁了心要往最前线冲,亲自在那指挥。
他经常跑到战事最吃紧的前线,给士兵们打气,让他们看到赢的希望。
送走了那四百多名学生兵以后,115师独立旅的头儿杨勇将军,专门去找了朱老总他们这些领导,提出来想让曾将军留在鲁西这边。
很明显,杨将军对这位年轻的政委抱有极大的赞赏之情。同样地,曾将军也早就听说过杨旅长的大名,非常期待能和他并肩作战,共同工作。
1941年1月份,郓城那地儿打响了一仗,115师的教3旅出手了,他们在平原上又干了一场漂亮的围歼战。要说上一次这么炫的,还得追溯到1939年,那时候他们在梁山搞了个伏击,也是让人印象深刻。
在潘溪渡那一仗里,他们干掉了日军的一个少佐,还有伪军里的大头头,总共让日伪军290人要么丢了命,要么受了伤。
另外,他们成功夺取了一挺92式步兵炮。在随后的抗日战争期间,战士们对这挺炮进行了改良,让它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。
在打仗那会儿,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,曾将军被大伙儿亲切地叫成了“小老虎”。这外号吧,到底是怎么来的呢?
北方铁军
抗战那会儿,曾思玉将军老是在最前头,亲自跑到战场上指挥。大大小小上百场仗,他一直都冲在最前面,没离开过火线。
到了打解放战那会儿,他已经是个在战场上跑来跑去的老兵了。那么,那会儿他在战场上都是咋干的呢?
抗战胜利后,上头安排他做了冀鲁豫军区1纵的副头头,接着,他就领着队伍到处打仗,立了好多大功。
曾将军有个绰号叫“小老虎”,这背后的原因是他在新保安那场战斗中,成功地把傅作义手下的35军给打垮了。
这支团队是傅作义手里的“顶尖力量”,也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一股重要势力,傅作义当年就是靠着他们打天下的。
早些年,国民党军队在对红军进行“围追堵截”的时候,杨得志将军就已经亲身感受过红军的厉害之处。
这支队伍就像是傅的得力助手,他花了好多心思和时间才把它培养起来。
曾大将军一举歼灭了35军,这让傅必定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。35军这么一支生猛的部队垮了,对平津战役,甚至对整个解放战争来说,都算是狠狠地加了一把劲。
曾将军亲口讲过,他从来不打心里没底的战斗。他还提到,这世上根本不存在十拿九稳的仗。但只要心里有了七成把握,再拿出三成的勇气去冒点险,这样的仗他就觉得值得一试。
在石门那场战斗中,他把策略用得非常到位。
石门那场战斗发生在清风店打完仗以后。清风店那边我们打了个大胜仗,毛主席见状,就决定不让战士们停歇,直接让他们休息调整十天。等养足精神后,大家伙就继续往石门那边开拔。
说起来“石门”,那其实是国民党那会儿,人们把石家庄和休门两个地方一块儿叫的名字。
那里的防御做得非常扎实,总共有三层保护。从城市里面一直到外头,每一层都用了不一样的办法,封得严严实实的。
所以,守在石门的敌人特别嚣张,心里琢磨着解放军没有飞机坦克这些重武器,他们觉得守着石门三年五载都没问题。
可他们压根儿没料到,在清风店那场战役里,曾将军竟然意外到手了敌人石家庄的城防安排图纸。
所以,就算敌人在石门那儿大声嚷嚷,我军心里还是铁了心,要赶紧把石家庄给解放出来。
1947年11月6号那天,曾大将军带着第四纵队,浩浩荡荡往石家庄方向开拔。
他首先下令炮兵对电厂发起猛烈攻击,随着十多颗炮弹的轰炸,城里的电力供应瞬间就被中断了。
敌人压根没想到这一手,黑灯瞎火里,他们吓得乱了分寸,自己先乱了套。
计划的第一阶段得手后,他立马带着队伍攻下了云盘山。
那个地方是个战略要地,可以用来从高处向敌军开火,阻挡他们的攻势。而且,它还能当个防线,让敌人难以靠近。
曾大将军带着战士们硬是把敌人的一波波猛攻给顶了回去,给这场大战赢了个好开头。
这个月八号,他带领的四支队伍分别攻进了外城和内城,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冲进去,很快就打响了街头的战斗。
没多久,战士们就冲进了大石桥,把敌人的指挥中心给端了,他们的师长刘英直接就被活捉了。剩下的那些敌人,一看头儿都被抓了,也都跟着举手投降。这样一来,石家庄就算是解放了。
曾将军在北方战场上打了好几场大战,几乎都是硬碰硬的恶战,可他从不畏惧,总是勇敢地面对挑战。
新中国诞生后,解放战争的硝烟刚散,他依然选择留在前线,还去了朝鲜参与了那边的战事。
那时候,他统帅着64军奔赴朝鲜战场,一路上碰到了好多危险关头,不过他每次都能从里头学到东西,想办法把难题给解决了。
1955年的时候,他拿到了中将的头衔,在沈阳军区里当过参谋长,还干过不少其他的要职。
毛主席特别认可他的工作成果,他自己回顾这一辈子时,也说对党和人民没啥好愧疚的。他这辈子,就是最真实的自己。
下一篇:没有了